摘要:一个经济实力相对小康的家庭,一个老年丧偶的退休教授,引发了一场关于高级知识分子男性在面对爱情观、婚姻观与家庭观的讨论。
一个经济实力相对小康的家庭,一个老年丧偶的退休教授,引发了一场关于高级知识分子男性在面对爱情观、婚姻观与家庭观的讨论。
像沈卓然这样的老年人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吗?像沈卓然这样的二婚前后反差巨大的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吗?
作为儿媳妇的刘丽娜,在看到自己公公当着自己面与连姨旁若无人的秀恩爱,看到朋友圈里公公那张帮连姨吸吮手指鲜血的照片后,她嫉妒了、她羡慕了,她因自己老公的直男表现产生了不满情绪。
可这样一个看似勇敢表达出老年人也有爱情的沈卓然,难道真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是一个正面且值得被效仿的男人吗?
在儿媳妇的眼中,公公与连姨的结合,不再是老年人为了相互照顾的搭伙作伴,而是蕴含了中年夫妻早已丢失爱情的幸福婚姻生活。
虽然自己老公起早贪黑承担起了养家的重担,可与此同时,她与丈夫之间早已经失去了谈恋爱时的花前月下、你侬我侬。
也许刘丽娜说的没有错,公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养生,更是在勇敢找回那些曾经失去几十年的爱情。
可这样的公公真是一个好老公吗?这样的父亲真是一个好男人吗?这样的沈卓然,真是一个值得儿媳妇刘丽娜羡慕的“别人的丈夫”吗?
因为遇到了连姨,曾经那个因为痛失婆婆而郁郁寡欢的公公,宛如枯木逢春般的“活”了过来。
公公与连姨之间的恩爱程度,不仅让儿媳妇羡慕,更有可能让许多中年夫妻羡慕与汗颜,因为这才是婚姻该有的样子,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可从刘丽娜跟老公抱怨的只言片语中,我敏锐察觉到了一丝不对与问题。
只有此时这个遇到连姨的公公,才是真正让作为儿媳妇的刘丽娜羡慕的;也只有此时这个遇到连姨的公公,才是第一次表现出老年人也能秀出让人羡慕爱情的。
那么现在的这个公公、现在的这个沈卓然,还是曾经那个与前妻相濡以沫的公公吗?还是那个在学术上有所见地到可以退休后还能到处演讲的大学教授吗?
或许并不是,或许由张国立所饰演的这个沈卓然,从本质上来说跟从没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个沈卓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如果婆婆在世的公公已经将秀恩爱当作日常在做,那么今天当儿媳妇看到公公与连姨之间的爱情,就不会对自己老公说出那样一番不满的言词。
如果婆婆在世时的公公,已经因为爱情尝试着学习做饭与买菜子,那么今天看到如此巨大转变的公公,作为儿媳妇与亲家母就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应与惊讶。
由此可见,刘丽娜眼中那个婆婆还在世的公公,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高贵之人”,是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事业型男人”。
刘丽娜眼中曾经的公公,是一个将家庭当作“酒店”的传统男人,是一个将回家后大把时间放在书房中的男人,是一个从来没有与婆婆表现出所谓爱情的男人。
可为何在婆婆离开一年之后,在公公遇到这连姨这个善解人意的护士长后,会让这个老年男人产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难道只是表面上的“老年人也应该拥有幸福的再婚生活”,只是剧中想要表达的“老年人再婚不只是找个搭伙过日的伴”这么简单与直接吗?
当我们理顺所有这些关于沈卓然其人的前后反差后,当我们用一种多少有些“恶意”的心态,去揣摩沈卓然这个年近70岁的老年人时。
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一个多少有些“抹黑”男性或老男人的问题,一个多少有些针对“高知分子”有些不太公平的问题。
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然成为习惯时,或许有些人会因为某些原因在一夜之间做出改变,但种原因绝不应该是因为爱情,特别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爱情。
如果这样一种理由或原因能够成立,那么该如何解释沈卓然与他前妻之间的爱情与亲情呢?
与前妻生活了一辈子的沈卓然,从来没有因为爱情做出任何的改变,对于他来说直到前妻离开前的最后一刻,她为他所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可当沈卓然遇到护士长后,似乎他的人生被按下了重启键,似乎他开启了年轻男生追女孩时所能表达与做到的一切模式。
这样一种人物上的设定,看似是在表达或探讨老年人的爱情观与社会包容性等问题,但却将曾经照顾了沈卓然的前妻推下了万丈深渊。
如果刘丽娜的婆婆在天有灵,如果沈卓然前妻看到自己丈夫为护士长所做出的改变,那么她这辈子为他所付出的一切又算是什么呢?
为什么沈卓然这样一个男人,从来没有向自己表达出过如此强烈的爱情?为什么从来没有为自己做一碗“520面条”?为什么从来没有为自己跑到菜市场买菜?
为什么这个被儿媳妇羡慕的公公,会在二婚之后,成为一个让儿媳妇羡慕到流口水的“别人的老公”呢?
来源:小远最爱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