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还在以夫妻争吵、家庭矛盾,祸不单行等巧合来塑造中年失意男人的时候,《棋士》却仅仅靠崔业的外貌就展现出了这一点。
当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还在以夫妻争吵、家庭矛盾,祸不单行等巧合来塑造中年失意男人的时候,《棋士》却仅仅靠崔业的外貌就展现出了这一点。
旧毛衣,破夹克,再加上一张不苟言笑,写满了悲催的脸,不用开口都能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的中年失意的男人,外表平静,内心挣扎,充满绝望。
《棋士》自打开播以来,网络争议不断,但是依然无法阻止这部剧的爆火。
尽管在一开始,有很多网友都是因为网络上的各种评价而抱着一种“我到要看看怎么个事儿”的心态才入坑这部剧,不过《棋士》确实能够让人一看就停不下来。
而这种知名的吸引力就在于,《棋士》藏起了所有的杀招,看似与世无争,但实则正是这种神秘而又刺激的观看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人坑。
《棋士》藏起的,是崔业幸福的的前半生,是时代更迭下崔业的停滞不前。
剧集从一开始就从崔业的中年开始,中年失意,事业不成,家庭不睦,这是我们看到的崔业,也是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但是,年轻时候的崔业曾经又何尝不会是家里的骄傲?
按照剧集里的年代,往前推20年,正是“围棋热”席卷全民的80年代。那时候,随着聂卫平与马晓春的崛起,围棋几乎火遍了大街小巷。
而年轻的崔业是个不折不扣的围棋天才,是全家人都吹嘘的存在,就像为了让他学围棋,全家人会以他为先,放弃所有,就像年长得大哥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年龄优势去追求自己所喜爱的。
之后,崔业学业有成,棋艺高超,进入了政府事业单位——少年宫,还娶到了美貌的媳妇,中年时失意的崔业,拥有的一切都能展现他往日的意气风发。
而中年的崔业之所以失意,不仅仅只因为他人老实好欺负,更多的也是因为时代的不断变化,而他却始终停滞不前。
“围棋热”并不会持续很多年,时过境迁,昔日被高高捧起的崔业又回到了昔日的起跑线,但是他依旧没有选择尝试其他的道路,哪怕自己的围棋班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托儿所”。
《棋士》藏起的,是崔业内心深处的本我,是平静外表下的疯感。
崔业始终都在因为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而感到羞赧,尤其是与哥哥崔伟站在一起的时候,当年他意气风发,风光正盛,可没想到,人到中年,两人的处境却颠倒过来了。
人到中年,崔业光辉不再,事业无成,家庭也不如意,从高处跌下来,崔业始终都抱有一份清高,但随之他也对周遭的一切变得越来越敏感。
去银行办理业务,柜员们正常的交谈与不紧不慢成为了刺痛他的刺,但是面上他并没有开口催促,毫无波澜,却在拿过单据时的“快速夺过”,暴露了自己内心的不满。
表面上看,崔业是个老实人,但是在他老实的外表下,还藏着一种难以被轻易忽视疯感。
当崔业意外遭遇银行抢劫,上一秒还是害怕到无法自已的无辜受害者,下一秒就可以泰然自若的用围棋为劫匪规划逃生路线,同一处境下却又有如此大相径庭的反应,不免让人联想到崔业内心深处被困的野兽。
或许,崔业内心的野兽总会有冲破牢笼的那一天,只是他缺少一把砍断枷锁的斧头,终于,等生还下来的劫匪之一——夏生出现时,这把斧头也随之出现了。
可以说,崔业一直都是这样的人,他的敏感,他心底的疯,注定会让他走上一条歧途。
很多时候,一个人犯错并不需要任何理由,一个人的内心也不是突然就扭曲的。
《棋士》藏起的,是社会生存法则,是血淋淋的现实。
一场棋局,每一个人都想成为那个执棋者,一子定输赢,下棋就是为了赢,但是《棋士》却告诉我们,下棋,要学会输。
其实,“人生如棋”这个说法在剧中早就已经被打破,没有人会一直遵守着棋局的规则。
从崔业的经历,我们就可以非常容易的读懂这个道理,崔业小时候跟董炳辉比赛,但是董炳辉却贿赂了裁判,只有崔业还在傻傻的坚持着公平公正,殊不知围棋的规则早就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
最后两人的遭遇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崔业一事无成,守着自己的破自行车,而董炳辉却身价不凡,开豪车抽雪茄。
除此以外,还有两场对局表现得则更为赤裸,第一场按照约定,崔业输掉了比赛,但是对方却丝毫不留情面,把两人交易的截图给了崔业的妻子,下了他的面子。
第二局崔业不留情面赢得了成功,对方却恼羞成怒推翻了此前谈拢的一切。不管输与赢,崔业都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所谓的规矩也都成了摆设。
就像他兢兢业业在少年宫维系着他的围棋课,可最终换来的结局无非就是奖金进了少年宫的口袋却没有一分落到自己的手里,就连奖杯都没有给自己留下。
而且明明是自己的表彰大会却坐在了最边角,就连发言都没有机会。
其实按照规则,崔业都不会有这样的不公平待遇,但往往这就是现实。
崔业一直坚信棋局是最为公平公正的,赢就是赢,输就是输,可是话语权掌握在旁人的手里。
就像我们一直以为这个社会人人平等,事事都可以公平竞争,一样的道理。从古至今就有“弱肉强食”的生物生存法则一说,我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所以说,很多人爱《棋士》,爱他的会藏,所见不一定为所得,就像是读一本书,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棋士》藏起的内容,恰恰也是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的内容,使得这部剧也随着讨论的话题的不断加深愈发的水涨船高,从剧集到现实,成为了《棋士》最为成功之处。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