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国产剧的“棋士”遇上美剧的“毒师”,是抄袭还是致敬?这盘棋的输赢,或许不在棋盘之上。王宝强新剧《棋士》开播即陷入抄袭争议,网友将其与经典美剧《绝命毒师》从人设到结构全方位对比,发现惊人相似性。这场争论背后,不仅是两部剧的较量,更是创作伦理与观众期待的博弈。
当国产剧的“棋士”遇上美剧的“毒师”,是抄袭还是致敬?这盘棋的输赢,或许不在棋盘之上。
王宝强新剧《棋士》开播即陷入抄袭争议,网友将其与经典美剧《绝命毒师》从人设到结构全方位对比,发现惊人相似性。这场争论背后,不仅是两部剧的较量,更是创作伦理与观众期待的博弈。
一、争议焦点:从“人设雷同”到“结构复刻”
棋士备受质疑的关键之处,在于它和《绝命毒师》存在“骨架相似性”
崔业(由王宝强饰演)和老白(《绝命毒师》的男主)都是教育工作者(一个是围棋老师,一个是化学老师),由于生活陷入困境,不得不走上犯罪的道路,还凭借在专业领域的技能(围棋布局和化学制毒)去实施高智商犯罪。
他们俩都面临着家庭破裂的危机:妻子闹着要离婚,和子女的关系也很疏远,而且都有警察亲属(崔业的哥哥崔伟,老白的连襟汉克)在追查自己。在犯罪搭档的“双生关系”方面,崔业与愣头青罪犯夏生的组合,被认为是复制了老白与小粉的搭档模式——一个沉稳有谋略,一个冲动又鲁莽,矛盾与合作推动着剧情向前发展。
在叙事逻辑的“一步错步步错”上,两部剧都以“意外卷入犯罪—掩盖罪行—主动沉沦”作为主线,通过主角的道德滑坡来展现人性的灰度。争议不断升级的点在于:《棋士》不像《绝命毒师》那样给主角设定了足够的“绝境合理性”(比如老白的癌症设定),致使崔业的黑化动机被质疑“太牵强”,进一步加大了结构雷同所带来的违和感。
二、抄袭的边界在哪里?
判断是不是构成抄袭,得从法律和行业惯例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法律层面来说,著作权法保护的是“表达”,不是“思想”。《绝命毒师》里“高智商教师犯罪”这种属于创意概念,法律不保护;可要是具体的情节、台词或者角色关系高度一样,那就可能构成侵权。目前《棋士》的编剧只承认是“参考”,不是照搬,而且剧里的一些细节(像围棋元素、兄弟对立这些)有本土化的创新,从法律上讲很难认定是抄袭。
从行业惯例来说,在全球的影视创作里,“类型化模板”很常见。比如说《黑暗荣耀》和《半泽直树》都属于复仇题材,不过核心表达差别很明显。《棋士》的问题在于,它和《绝命毒师》的相似程度超过了一般的类型化借鉴,甚至被网友叫做“汉化版”。观众更在意的不是“像”,而是“像得不够好”。有评论说,《棋士》在节奏的把控、悬念的设计上和《绝命毒师》有差距,导致相似的结构反倒成了累赘。
三、超越争议:《棋士》的本土化突破与局限
先不说那些争议,《棋士》有它独特的价值,那就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围棋哲学用于犯罪隐喻,崔业用“弃子战术”来布局犯罪,哥哥崔伟靠“长考”来破局,把围棋的攻防逻辑融进了罪案的侦破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方叙事美学。
剧里有句“棋盘黑白分明,现实皆是灰色”的台词,直接指出了当代人的道德困境。对中式家庭枷锁的描绘,崔业的黑化不光是因为生存的压力,更因为“长幼比较”带来的心理不平衡(哥哥是警察精英,自己却是窝囊的教师),这折射出了中国式家庭里的情感暴力。
黑色幽默下的“天真残忍”,王宝强颠覆形象,以“淡人”的样子演绎反派:崔业面对命案就像“看死鱼般平静”,用黑色幽默消除了传统犯罪剧的压抑感,可却让人感觉更加惊悚。
四、观众为何愤怒?一场关于“期待落差”的集体情绪
在争议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观众对于国产剧的复杂心理:对原创性的渴望。网友吐槽说:“都 2025 年了,还在拍《绝命毒师》的汉化版,内娱编剧的创造力都跑哪儿去了?”对“王宝强品牌”的期望。
王宝强之前凭借《八角笼中》树立了现实主义的好口碑,观众盼着《棋士》能继续创新,而不是陷入模仿的争议当中。文化自信方面的焦虑。《
棋士》原本可以借助围棋这一国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罪案剧,可过度对照美剧的模板,反倒削弱了文化的独特性。
抄袭争议是一面镜子
棋士引发的争议,把国产剧的两难给暴露出来了:借鉴经典在行业里是常见的情况,可怎么去平衡“类型化”和“本土化”呢?
观众一方面盼着有国际视野的叙事,另一方面又特别要求文化原创性,这样的矛盾到底怎么解决?也许啊,真正的答案不是在法律的界定里,而是在创作者的诚意当中。
要是《棋士》后面能够靠着围棋哲学来打破局面,不再有《绝命毒师》的影子,这场争议说不定还会变成它变好的机会呢。
如果《棋士》真的“借鉴”了《绝命毒师》,你觉得该骂还是该夸?来评论区“执黑”or“执白”!
来源:丹丹说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