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比如刚完结不久的年代剧《北上》,其实整部剧的质量还不错,但口碑却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急转直下。
现在的影视行业不好干,因为观众们审美逐渐提高,口味也是越来越挑剔了。
就比如刚完结不久的年代剧《北上》,其实整部剧的质量还不错,但口碑却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急转直下。
问题根源就在于,拍的没有代入感。
乍一看,布景很用心,演员妆造也很在线,但剧本改编不行,演员选角不行,就间接影响了整部剧。
特别是在演员选角上,好好的年代剧,主演却用了油头粉面的流量明星,那能不翻车吗?
好在有央妈压阵,在市场就快对年代剧失望的时候,直接抬了一部农村励志大剧《青山是故乡》。
好巧不巧,主角正是《北上》中演华子爸爸的褚栓忠。
看了6集发现,对比实在太强烈,“农村人”还真不是谁都能演得好的。
这部剧讲的是,董家老大董大林常年在外务工,在农科院学有所成后,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决定回到那个他土生土长的故乡,帮扶村民发家致富。
众所周知,决定创业是否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并且有合理的规划。
在董大林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和妻子邱兰一起,带领乡亲们种植绿植致富,俗称“农业合作社”。
既然是种植绿植,那么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土地了,可摆在面前的问题,却让一直平静的董家,掀起了风浪。
原来,就在董大林想将合作社搞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家老爹名下十亩地的位置,影响了合作社规模化运作。
正因此,夫妻俩便寻思着和父亲商量,将地转到自己名下运作,结果一涉及到利益问题时,弟媳妇陈玲不乐意了。
不仅如此,陈玲还先斩后奏,直接忽悠老爹以一亩2000元的价格,将地迅速转让出去了。
在这件事上,弟媳陈玲真是完全展现了部分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人,她们见识浅薄的一面。
虽然董大林没能得到老爹的十亩地,但却并没有停下创业的脚步。
大林父亲的一句:
“地给你,你能年年丰收盈利吗?”
深深地刺激到了他,反而更想干出名堂来证明自己。
可创业并没有那么容易,在这过程中,董大林还接连遇到了很多难题。
显而易见,这部剧的主角就是董大林,那么决定整部剧质量关键的,自然就是董大林的扮演者褚栓忠。
不得不说,央妈的眼光就是毒辣,在《北上》里只能当配角的他,却在《青山是故乡》中将主角董大林演绎的十分出彩。
而获得大家夸赞他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他演的董大林够真实,够接地气。
很多人以为,想要演好一个农村人,只要形象“土”就行了,那这就大错特错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农村人,绝非《北上》里不修边幅、聒噪烦人的形象。
就比如火遍全网的沂蒙二姐吕玉霞,尽管她出身农家,年纪轻轻就辍学打工。
但鲜为人知的是,她在打工、干农活的同时,已经坚持阅读了十余年。
所以2022年开始尝试短视频以后,吕玉霞便开始对着镜头读自己写的诗。
那一句“我落笔写下诗句千行,写我曾经的年少轻狂....”,被全网疯狂转载点赞。
人们都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朴实憨厚的农村妇女,竟然还有着如此才华。
不只是吕玉霞,还有很多虽是农民,但在质朴的形象之下,也是卧虎藏龙。
所以很多导演在拍农村生活的时候,总是把目光聚焦在大家对农村人的刻板印象当中,自然拍不好农村剧、年代剧这类的题材。
而褚栓忠演的董大林,那是真的接地气,没有刻意贬低农民形象,没有脏、乱、差,
真正将农村人身上那股踏实肯干的劲儿,给演绎的惟妙惟肖。
特别是在媳妇邱兰得知,土地已经被陈玲转让出去,合作社建不成了,气的一把将董大林推倒在地的时候。
褚栓忠这一段没有台词的特写镜头戏份,十分耐人寻味。
他一边朝着远处媳妇离开的方向望去,似乎在思考些什么。
过了良久,自己又转过头来无声叹气。
褚栓忠眼神中的无奈,和岁月在他脸上爬满的痕迹,相互呼应。
一个老实的农村人形象稳稳地落在了观众们面前,
更是与之前董大林在乡亲们面前,讲述着自己准备大干一场的美好蓝图时,那兴高采烈的模样,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董大林在呼吁乡亲们一齐加入合作社的时候,褚栓忠的眼睛里是有光亮的。
那种光亮绝非生意人的胸有成竹,而是一个务工返乡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扶村子变的更好的期待与希望。
正如同董大林台词中说的那样:
“我喜欢我打小长大的那片土地。”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褚栓忠真是将董大林这个角色演活了。
他身上带的浓浓的泥土气息,让农村人看了有共鸣,也让从村里走出去的很多观众们,感觉到深深的亲切。
没有任何的磨皮滤镜,更不需要多余的妆造,你就能够相信褚栓忠就是董大林,这就是实力派演员的能力。
再反观现在某些农村剧里的演员,不是脸上沾点灰就能叫农民的。
2月份,同样也有部农村大剧,名叫《陌上又花开》。
但播出之后,却引来网友们差评一片,特别是剧中演员的妆造,让人一言难尽。
比如剧中的女主马春秀。
首先从形象上来看,就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女人。
其次,这段戏看似她在勤勤恳恳地干活,但一给镜头特写,却发现实在是太假了。
帽子、手套几乎崭新,看不出有太多的使用痕迹,就连干农活的衣服,都没有太多的褶皱。
都不需要深入剖析剧情,光是这些漏洞,就很难让观众有代入感。
反观褚栓忠饰演的董大林,在拍摄种地的戏份时,那可是扎扎实实地将手插进了土堆里;
还有铲土的镜头,那真是撸起袖子就是埋头苦干,整段戏毫无水分。
这样的演戏态度,以及呈现出来的镜头感,才是演员们需要去学习借鉴的。
稍加对比,差距就出来了,难怪现在很多年代剧、农村剧不被观众们所接受。
明明可以请老戏骨来演,却非要为了赚钱,去蹭流量明星的热度,自然就只能躺平任嘲了。
结语按理说,农村剧受众远不及悬疑、都市剧来的广,因为讲的内容不一定受年轻观众们的喜爱。
但从《青山是故乡》目前的播出数据来看,还是比较喜人的,首播收视就破了3,数据直逼最近热播的《我的后半生》。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样有内容、有品质的农村剧,绝不担心高开低走的情况。
因为越往后,剧情就越向高潮推入,就会更加吸引观众去了解,主角董大林最后究竟是如何带领乡亲们成功致富的。
总的来说,我还是很看好这部剧的。
如果后续剧情能够继续扎实推进,这部剧或将成为2025年开年的第一部品质大剧。
大家觉得《青山是故乡》好看吗?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青山是故乡》,褚栓忠
来源:古木之的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