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蓝衫记」中的曾泰,身上有很多可疑之处。大多数人对这个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了表面,实际上他是一个极其阴险的人物。
「蓝衫记」中的曾泰,身上有很多可疑之处。大多数人对这个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了表面,实际上他是一个极其阴险的人物。
曾泰身上的疑点太多了,本文我们分析两个案子。
张春、王五被诬陷杀人,从表面上来看,是刘大一手炮制的,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事情最怕的就是往回倒,一往回倒,很多事情就变了味儿了。
张春、王五之所以自承杀人,是因为遭到了刘大的威胁,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张春、王五为何会那么害怕刘大,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用铁蒺藜打死了一只老鼠?
当然不是,张春、王五之所以害怕,是因为刘大在不合理的时间出现在了不合理的地方。
大家想一想,张春、王五作为杀人嫌犯,被关押在县衙的大牢之中。而作为县衙的大牢,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必然都是防守严密,牢房上面更是要上锁的。
然而,刘大却是在深更半夜,在张春、王五的睡梦之中,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了大牢的牢房之中。
大家想一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想要孤身杀进县衙大牢,可能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如果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牢房,且没有惊动任何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刘大进入牢房的方式无非是有两种:第一种,刘大花钱买通了狱卒;第二种,内卫跟县衙有关领导提前打了招呼。
从曾泰内卫的身份往回倒,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刘大就是被曾泰授权放进去了,而曾泰则是奉了内卫的指令。
要知道,湖州在一年前已经被内卫全面监控,而内卫在湖州的负责人是许世德,刘大只是许世德的部下而已。跟《蓝衫记》有关的所有行动,都必然要在许世德的指示下进行,刘大威胁张春、王五自然是许世德授意的,而许世德自然也会令曾泰为刘大开方便之门。
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逻辑。
换句话说,诬陷张春、王五的计划是内卫制定的,而刘大和曾泰都是其中的知情者和参与者。
那么,作为湖州的知县,曾泰必然要肩负着做成这桩冤案的任务。
所以,沿着这个思路往回看,当初曾泰在大堂上的审案,其实都是做戏而已。那么,曾泰为什么没有动大刑,又为什么没有当堂定罪呢?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曾泰在明哲保身,他是想尽可能的把这个案子做成铁案,以免日后自己受到牵连。当然,铁案的前提是冤案,这一点曾泰是心知肚明的。
也就是说,在张春家复查现场的时候,曾泰之所以要把狄公当成张春同党,是故意为之。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无法解释刘大到底是怎么进入牢房的。也就是说,对于这个情节,要么就是作者的漏洞,要么就是像我上面分析的结果。
许世德对太子最后的致命一击,就是炮制了「御碑巷」太子谋反案,迫使狄公不得不“弃帅保车”,这也是狄仁杰在狄系中最狼狈的一次。
狄公之所以败得这么惨,一来是因为关心则乱,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消息是由曾泰传出来的。
此时,曾泰内卫的身份刚刚被揭穿,曾泰面对狄公声泪俱下、悔不当初,其真挚的感情流露让人无法心生怀疑。
在这种情况下,狄公让曾泰一切如常,卧底在内卫之中,探查内卫的行动计划。
所以,在揭露曾泰内卫身份的时候,狄公全程都是保密的,并没有其他人知道,许世德当然也不会知道。
然而,在许世德的「御碑巷」计划当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让曾泰将御碑巷的消息泄露给狄公。
这个事情就非常的奇怪,大家想想,许世德不知道曾泰已经暴露反水的情况下,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曾泰把消息传递给狄公呢?
换句话说,在什么情况下,会让许世德将外围内卫曾泰当成传递消息的目标呢?
很显然,许世德之所以通过曾泰传递消息,这就说明他已经知道曾泰的身份已经泄露。那么,许世德又是怎样知道曾泰身份已经泄露的呢?
排除消息走露的可能性(书中没有这方面的交待,且狄公对此事做了保密处理),那么,许世德得知曾泰暴露的消息就只有一个途径——即,曾泰主动向许世德坦白。
除此以外,除非许世德能掐会算,否则不存在其它的可能性。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这是作者故事情节中的漏洞。如果不是漏洞,那就一定是曾泰主动向许世德坦白的。
以曾泰的品行和劣迹来看,他是完全能做出这种事来的。
这也就意味着,曾泰是在两处押宝,一方面不得罪内卫,另一方面又傍上了狄仁杰这棵大树,是个彻头彻尾的“双面间谍”。
在这种情况下,许世德才会以他为目标,让他将御碑巷的消息透露给狄仁杰,让狄仁杰钻入圈套。
如果这样的解读是正确的,是符合作者原意的,那么将是对「蓝衫记」这个故事的一种升华。
事实证明,曾泰是个好演员,他的长袖善舞和装傻充愣,让他成为了整个「蓝衫记」一案中最大的赢家。借着内卫的踏板,以太子的秘密为资本,投入到了狄公的怀抱当中,从此平步青云,成为了权倾朝野的封疆大吏。
来源:凌归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