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发热议的同时再次证明,塑造一个成功的反派是影视剧创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棋士》播出后王宝强多次登上热搜。
引发热议的同时再次证明,塑造一个成功的反派是影视剧创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从《隐秘的角落里》张东升的秃头滤镜,到“读《孙子兵法》品启强人生”的《狂飙》。
这些反派衍生的符号天然具备短视频病毒传播的属性。
纵观近些年的热播剧,反派俨然成了真正的流量担当。
他们不再是过去功能性的存在,而是进化为推动剧情的核心,某种程度上还是社会情绪的泄压阀。
今天来盘点10个国产剧史上,足以可以写进教科书的反派角色,顺便给他们排个名。(仅代表个人意见)
第10名:崔业(《棋士》王宝强)
崔业是一个生活拮据、事业无成、家庭破裂的失意者。
面对生活不如意和他人轻视,人前他眼神中流露出自卑怯弱。
独自照镜子时,欲望与尊严不自洽,被他演绎得很真实。
他的黑化之路,并非简单的外力压迫使然,很大程度上源自他内心的执念。
他没有攻击性的外在,很多时候是装出来的。
为了让哥哥放弃上警校供他读书,他故意溺水博取同情,这是他的算计。
妻子想离婚,被他几个连招,用儿子打感情牌,给一步步拉回来了。
从落魄的围棋天才到罪犯,王宝强和崔业还有一段路要走。
剧集还未播完,影响力有限,暂列末位。
第9名:李涯(《潜伏》祖峰)
李涯是国产谍战剧反派表演的里程碑。
在祖峰的塑造下,人物不再是脸谱化的恶人,而是“理性主义殉道者”。
他在审讯场景中瞳孔高频颤动却保持面部静止,展现出角色狂热信仰与冷静头脑的矛盾统一。
他的经典台词“我运即国运”改成“我运即公司运”。
放在职场打工人的当下语境依然合适,社畜做到他这种程度已是极限。
当李涯从楼上坠落,观众感受到的不是正邪对决的快意,而是时代巨轮下理想主义者被碾碎的苍凉。
这种超越阵营立场的共情,正是祖峰演技的封神时刻。
第8名:刁光斗(《大宋提刑官》郭达)
郭达对刁光斗的塑造是古装剧反派表演的经典案例,他创造出中国荧幕上罕见的官僚主义哲学家形象。
让人记起了这位以春晚小品闻名的喜剧演员,还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高材生。
他将“圣贤之道”用市井泼皮的语调念出,是对儒家假道学的结构性嘲讽。
“圣贤之道是海面上的灯塔,而真正在海底拖着大船前进的,是我们这些贴着海底的暗流。”
该台词被《人民论坛》引用以批判官场的一些情况。
"清官更难缠啊!因为清官不讲规矩,而我们...最懂规矩。"
体制内的朋友都懂这句话的含金量,这是内参不外传的秘密。
20年后,“刁光斗话术解析”相关视频依然有不少信徒膜拜。
足见角色之成功已超越剧作的范畴,他是官场的一面照妖镜。
第7名:刘华强(《征服》孙红雷)
孙红雷的成名作,他塑造的刘华强是“城中村教父”。
砍完泼皮瓜农后,他骑着破摩托车消失在路的尽头,这是一个兼具兽性与人性的角色。
通过虚构的角色映射出90年代集体的回忆,这种真实感源自孙红雷沉浸式体验派演技。
他曾和刑满人员同住3个月,只为染上江湖习气。
面对女儿这个软肋,他的人性尚存。
得知兄弟背叛,他抽搐、神经质的表现又呈现出癫痫病患者的状态。
“这瓜保熟么”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标签。
当你用“华强买瓜”的表情包解构霸权,这场始于2003年的暴力犯罪,依然能跨越时空释放出撼动人心的冲击波。
第6名:白宝山(《中国刑侦1号案》丁勇岱)
丁勇岱对白宝山的塑造,堪称中国罪案剧表演的纪实美学巅峰。
将这个改编自真实悍匪的角色演绎成一部“行走的犯罪心理学教科书”。
他将白宝山视为一个“人”,搜集他的庭审口供和犯罪资料,力图还原角色的多面性。
剧中白宝山准备跟警察搏命时,母亲的出现让他最终放弃抵抗。
他通过眼神和表情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
纵使是凶残的悍匪,身上也有可取之处。
该剧播出期间,全国公安机关接到138起"疑似白宝山"报案。
他被网友评价为“白宝山本山",丁勇岱已然模糊了戏剧与现实的边界。
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感,使其成为国产纪实犯罪剧的天花板。
第5名:聂明宇(《黑洞》陈道明)
若论中国荧幕史上的“斯文败类”,陈道明塑造的聂明宇无人能及。
黑色皮衣、戴着金丝眼镜的黑恶势力头目,也是副市长的儿子,还是优秀的青年企业家。
他将知识分子的优雅和罪犯的冷血完美熔炼,形成独特的“黑洞表演美学”。
"这个城市就像我的肺,每个肺泡里都挤满腐烂的梦想。"
文青梦想幻灭的时候,听到了来自聂明宇的嘲笑,至今依然令人侧目。
他摸书杀人的犯罪细节,多年后被一个叫“张东升”的借鉴并升级为“数学谋杀”。
过去中国荧幕上的坏人并非都来自底层,有种恶人是天生的撒旦。
陈道明用“知识分子的手演绎刽子手的戏”,在中国电视剧史上树起一座“恶的美学丰碑”。
第4名:郭小鹏(《黑冰》王志文)
王志文塑造的郭小鹏,被誉为中国荧屏上独一无二的“毒枭哲学家”。
他的表演拥有莎士比亚戏剧独白的张力,兼具现代犯罪心理学的洞察力。
他用哲学的思辨来解构人类社会和犯罪。
"你可能会觉得我疯了,但很快你会发现,疯的是这个世界。"
当代年轻人拒绝内耗,还得跟着王老师多学习。
郭小鹏长达11分钟的独白,是中国荧幕史上的高光时刻。
王志文通过超强的台词感染力,使得人们相信这不是罪犯在自我辩护,而是他在对人类文明进行病理切片。
第3名:祁同伟(《人民的名义》许亚军)
许亚军塑造的祁同伟,堪称官场反派的悲剧性巅峰。
从缉毒英雄堕落为追求权力的厅长,他困兽犹斗的悲剧收尾,令人在憎恨之外生出悲悯。
试问,哪个寒门子弟不曾奢求“胜天半子”?
“老师,我太想进步了”的含金量还在与日俱增。
“我是拼了命的也要把我失去的尊严找回来,我要的是全世界在我面前低头。”
他明明说着跟小马哥一样的台词,却落得截然不同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英雄和罪犯不过是硬币的两面。
《人民日报》曾刊文定调"同情祁同伟就是价值观错位",而这恰恰证明了角色塑造的成功。
一个能让全社会争论该下地狱还是该被超度的反派,早就实现了其应有的价值,而他不过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第2名:张东升(《隐秘的角落》秦昊)
秦昊塑造的张东升,是中国网剧时代的“温柔屠夫”和流量担当,是理性克制与病态压抑于一身的矛盾体。
“将暴力升华为数学艺术”的演绎,使张东升成为现象级文化符号。
“你看我还有机会么?”
“一起爬山吗?”
不知不觉间,这些破圈金句在中文互联网已流行了5年。
他标志性秃顶造型在淘宝衍生出"隐角同款"假发套,销量突破50万件。
秦昊不是一个人战斗,他前面站着陈道明和王志文,在前辈的托举下才有了他角色的人物弧光。
这种让观众既恐惧又共情的撕裂体验,正是秦昊塑造角色的高明之处。
他不是在扮演凶手,而是在对现代性孤独进行数学证明。
第1名:高启强(《狂飙》张颂文)
张颂文塑造的高启强,堪称中国荧幕"黑化史诗"的教科书级演绎。
他用"市井生物进化论"的表演理念,将鱼贩到黑帮教父的蜕变过程。
演绎得兼具市井的烟火气和黑社会的血腥暴力。
他的草莽哲学“风浪越大,鱼越贵”,在某平台经济学话题下获得112万讨论。
“告诉老墨,我想吃鱼了”的相关表情包,发送量超过20亿次。
这个角色引发全民共情与道德思辨,完美平衡戏剧张力与社会隐喻,重新定义中国式反派新高度。
不同于前辈演员用演技升华剧本,高启强胜在拥有完整的人物弧光和社会学意义而登顶。
他是那种国人表面上恨不得举报,实则内心想要拜师。
这个角色所引发的全民狂欢,证明了张颂文不是在扮演黑帮大佬,而是针对“高启强社会学”进行的民意调查。
后记
笔者不得不承认,把张颂文排第一是最具争议的,毕竟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完美反派”。
这个排名参考了剧集评分、演员演技和社会影响力,进行了适当微调。
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排出你心目中的最佳反派角色。(撰文:木未舟)
来源:香港电影怀旧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