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从王满银角度看孙玉亭:他会不会觉得志同道合?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01 21:57 3

摘要:孙玉亭从小父亲死的早,是由裹小脚的母亲和朴实的哥哥孙玉厚把他给从小带到大,以此来论,他大哥就像是他第二个父亲,站在孙玉亭的角度来说,他对自己这个大哥更有着一种类似于父亲般的依赖和亲近。

孙玉亭和王满银,一个是罐子村的破罐子,一个是双水村的大懒汉,要问他们两个谁比谁更烂的话,我们估计难下结论!

孙玉亭从小父亲死的早,是由裹小脚的母亲和朴实的哥哥孙玉厚把他给从小带到大,以此来论,他大哥就像是他第二个父亲,站在孙玉亭的角度来说,他对自己这个大哥更有着一种类似于父亲般的依赖和亲近。

也正因为他对自己大哥有着类似于父亲般的亲近和依赖,所以他才会心安理得的接受大哥送自己去读书,死皮赖脸的要求大哥给自己借钱娶媳妇,没皮没脸的整天去大哥家蹭饭吃。

换句话来说,他的懒散和依赖心理是由于他哥孙玉厚过度看重亲情而造成的悲剧,因为他太看重亲情,所以他不舍得自己弟弟去吃自己吃过的苦,因为他太过看重体面,所以他费尽力气想让弟弟过上体面的生活,然而,事实却与他最初的愿望相违背!

他不想让弟弟吃苦,那他便得替弟弟把所有苦给吃了!他想要弟弟活得体面,替自己把失去的面子给挣回来,那弟弟便只管体面而不参加劳动!

结果,当时空反过来让他看时,他失去了自己所追求的体面,毕竟孙玉亭的懒惰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既然自己弟弟的懒惰人尽皆知,那他自然也就没了所谓的体面。

孙玉厚的第二个不体面便是他的大女儿嫁给了王满银这个四处瞎逛的二流子,当初兰花要嫁给这个二流子的时候,他是极力反对的,为此还不惜打了女儿一耳光和几鞋底子,奈何女儿的气性大,他越是反対兰花越是要嫁,没办法,最终他不得不同意了兰花嫁给这个二流子的婚事。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既然王满银和孙玉亭都是烂人,那如果让王满银这个烂人给孙玉亭这个烂人做个评价的话,他会不会感到跟对方志同道合呢?答案是不可能。

为啥这么说呢?

首先,王满银的烂是小时候没爹,成年后没妈,再加之他又没有别的兄弟姐妹让他去照顾和负责任,由此便养成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心理所造成的后果。

孙玉亭则不然!孙玉亭虽然父亲去世的比较早,但大哥孙玉厚担负起了照顾他的责任,同时又有老母亲时常在耳边絮叨他,最为要紧的是他后边还有一堆侄子侄女看着他做榜样,因此他虽然也很烂,但他这个人比较看重亲情与血缘关系,无论把事情做到什么地步,亲人永远都是他最后的底线,反观王满银则不然,他的世界里好像只有他自己一样!

其次,王满银虽然不管家也不顾家,但他有他自己的优点,那便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试问他要是没这点能耐的话,一天到晚走南闯北不得饿死吗?

孙玉亭则不然,他没有走南闯北的勇气,也没有自力更生的觉悟,更没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在他的世界里,靠大哥吃饭那就是与生俱来、无坚不摧的真理!

他是靠大哥资助上的学,是靠大哥帮忙找田福军安排的工作,更是靠大哥帮忙娶进门的媳妇,媳妇娶进门以后又是靠大哥分的窑洞去居住,总之,孙玉亭前半辈子的生活始终都没有离开过他大哥孙玉厚的生活半径,因此他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家庭蛀虫!

反观王满银则不然,对于王满银来说,媳妇是靠他自己娶的,日子是靠他自己过的,满世界是靠他自己去闯的,就这点而言,自己不知道要比他孙玉亭强出来多少倍。

然后,王满银是旧秩序的挑战者,孙玉亭则是旧秩序的维护者,所以说王满银根本不可能会觉得孙玉亭跟自己志同道合。

王满银父母去世的早,父母去世以后,他便开始四处流浪,在流浪的过程中养成了他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天性,这让他很不习惯于被人管理和约束,从而为他后来被拉到农田基建大会被劳教埋下了雷!

反观孙玉亭则不然,他始终都把“感谢党”挂在嘴上,始终都热衷于参加阶级斗争,始终都热爱着他的革命事业,始终都是个官迷,作为旧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从根本上来看,他压根就不会把王满银这个反动分子给放在眼里,既然如此,以王满银的聪敏程度,他又怎么可能会不清楚对方的想法呢?知道了以后,他又怎么可能会觉得孙玉亭跟自己志同道合呢?

最后,王满银总自诩为生意人,孙玉亭则自认为是个乡村政治家,如此一来,他们俩人怎么可能互相看上眼呢?

王满银这个生意人虽然做的未必到位,但他走南闯北的天性注定了他不可能安安静静地待在一个地方去过日子!

孙玉亭这个政客虽然也做的很不到位,但他从骨子里对安逸和安全感的依赖,让他从根本上来说走不远,更不可能像王满银那样跑到遥远的大上海去闯荡。

结语:王满银和孙玉亭,孙玉厚家的这对卧龙凤雏你怎么看呢?请把评论留在下方一起讨论吧。

#我在岛屿读书##谁知道陕西省最出名的小吃是什么##你看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吗?#

来源:艾叔看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