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素锦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大家提起她都恨得咬牙切齿。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素锦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大家提起她都恨得咬牙切齿。
她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择手段,是典型的反面角色。
可从某种角度来讲,我真的羡慕过素锦。
天君对素锦说过:"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要怎么做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
素锦之所以这么能折腾,皆是因为她做的事情都得到了效果。(虽然干的不是好事)。
我一直都是乖乖女,总以为只要做好事就能拿到小红花,实际上我想要的东西一样也没有得到。
壹
初中的时候,我全托在老师家,是全屋公认的懂事。
我当时以为大人都喜欢懂事的孩子,懂事是在给自己积累信用。
万一哪天我做错事了,老师会看在我平时的表现上,对我网开一面。
但是渐渐地我发现,老师对我和对那些调皮的男生是一样的。
我虽然不能理解老师的做法,想着懂事总比不懂事强,还是坚持了下来。
直到有一天,我做了和其他同学相同的事情,老师不与他计较,却特地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批评我。
他说:“因为你比较懂事,所以我对你的要求比别人高了半个阶段。”
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产生了一种叫做“戏弄”的感觉,一气之下把床铺给掀了,并且公开和老师叫板。
事后有学弟问我:"你平时是愿意懂事的,为什么老师跟你提要求,你这么生气呢?“
我答道:“如果我同意了,就意味着我以后要挨更多的骂,做更多的事情,压力会更大。”
学生时的我总想不明白,为什么我每次做好事,换来的都是别人的算计。
因为愿意做好人,同学总是优先牺牲我,觉得我应该不求回报的为别人付出,否则算什么好人呢?
因为愿意讲文明,父母故意把我骂得跟个流氓一样,逼着我做更多。
因为愿意付出,室友反而怠慢我,分东西总是先给别人,只有挑剩下的才会给我。
不论我付出多少,做多少事情,都得不到正向反馈。
做的好了,别人故意坑你;做得差了,别人故意骂你;做的平平无奇,别人说你没资格拿奖励。
长期浸泡在这种糟糕的氛围里是很消耗人的,好像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得不到任何滋养,心气会被慢慢磨没了。
这段负面的人生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心理,导致我的潜意识觉得自己不可能得到想要的,于是摆烂了整整十年。
后来的后来,我才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白”买单,有时候人们更愿意为“黑”付出代价。
贰
生活中,总得想办法为自己争取,别人是指望不上的。
为自己争取,就要像素锦一样讲策略。
虽然素锦的做法令人不齿,但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为自己争取结果有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和逻辑以及立场素锦是如何得到天君的承诺呢?
是她找到天君的矛盾点的时候。
她清楚天君的立场,天君最在乎四海八荒在他的管辖之下是否太平,任何事情都必须为这一点让步。
所以她先提出用自己解决天宫和其他旁支天族的矛盾,并趁机争取到了一个承诺。
随后,她主动请缨解决素素,天君是绝不可能让桑籍的事情再次重演,这件事情一定能够做到天君心坎上。
最后她拿出结魄灯,救了天君最看重的太子性命,再一次请求嫁给夜华。
虽然天君不太赞成她非夜华不嫁,但也理解她对太子痴心一片,既然素锦给了他想要的,便点头同意了。
于是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她成功拿下。
每个人能用的方法跟他的背景有关,如果素锦只是太子的贴身宫女,即便做了以上三件事情,天君也不会同意她当太子侧妃的。
所以你争取的事情必须是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考虑问题的时候,调研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约定俗成的观念往往会形成限制,深入的调研能够帮助我们突破这些限制,揭开真相的面纱。
比如我上面举的例子,懂事的孩子比不懂事的孩子好,这是一个约定俗成。
但是在那个屋子里的真相是,谁是好学生,谁家里有钱,谁长得漂亮,谁就能得到老师的青睐。
至于你懂不懂事,善不善良,他们不care。
所以当年的我做的一些功劳,都被算到好学生头上了。
在老师心中,没有奖励中等生的道理,既然要给奖励,自然要找个理由给好学生了。
当年的我如果清楚这一点,明白自己做的是无用功甚至会激发老师的贪念,我是绝对不敢着手的。
又或者如果当年我是快班的优等生,或许我的懂事才能真正带来我所期望的结果。
善良是一种道德,策略是一种手段,只有善良没有策略容易被人辜负;只有策略没有善良容易走上歪路。
要双管齐下,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雷霆手段,方能在世间安身立命。
注: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EX夜色朦胧月